签到天数: 186 天 [LV.7]常住居民III 群组: 独立思考读书会
|
本帖最后由 ssunflower 于 2011.11.26 08:12 编辑
宿管阿姨:诉不尽的辛酸
不但要管着大门口,而且还要看护着水桶。——这是男生宿管阿姨最大的无奈。
弘志苑和明德苑的宿管阿姨均表示:苑区经常出现不见水桶的事件。不见一个水桶就要自己掏腰包赔偿30块钱,而阿姨每天值班八个小时以上才有50块的收入。
其实不见水桶的时刻多为:阿姨跑去抓小偷、喝止陌生人进去苑区,或是被同学们喊去抓蛇,或是仅仅是上上厕所那么一两分钟,这些高峰期使得不见水桶已经成了常事。其实不见水桶外,值班桌上的水票不见以外,还是要阿姨掏腰包,一张为6元。
我想,阿姨在保护每个人的安全时,为何校方还要安排额外的工作给阿姨呢?而且赔偿损失全额由她们负责,而这分外的工作阿姨似乎从中并未得到一丝一毫的额外收入。
面对那些又爱又恨的“孩子”,估计阿姨心里更多的是怀着一份宽容。
那些孩子都很乖,出出入入都会甜甜地喊一声“阿姨”,这时心是甜滋滋的。阿姨还表示,有些男生还会坐在值班室缠着阿姨聊天,帮忙看护水桶等等。而阿姨也会十分乐意帮她们一些小忙,例如看护篮球,或是登记维修宿舍,或者借螺丝刀等等。
互相友爱。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简单。
男生晚归的现象十分严重,他们出的招数无非是在铁栏外大吵大闹使得阿姨不得不打开城门以防吵到苑区的同学休息。而更有极端者则是直接爬越铁栏自己大摇大摆地走进来。
而登记晚归时,男孩的拿手好戏就是签假名字,填已经去实习的师兄的名字或是直接捏造假名字,这都令阿姨既愤怒却无可奈何。阿姨只能认得苑区2000多人的面孔却远远不能背下谁谁谁的大名。面对这种窘况,阿姨只能叹声。而面对晚归的原因,他们则是很大方地填:同学生日、饮酒、吃夜宵,甚至是留下一片空白让阿姨去遐想。
即使面对这些种种的特殊待遇,但是阿姨诉苦完后还是心情好好的,还笑着给我们枣子吃。我想这就是一份情,一份和学生结下的情谊,使得什么委屈和不满都化成对学生的关怀和宽容。挥手再见时,我似乎回想起,一声很轻的问好,一句不经意的叫好,一个善意的眼神,就算是低头经过时,两者间已经产生了微妙的情感,那是联系这个苑区和谐的不为人知的力量。
楼委干部:道不尽的无奈
“我们每晚11点15分在苑区楼下集合,检查到12点多才回去宿舍休息。”花费如此多的人力和物力,只是想同学们明白早休息的重要性,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习惯。
但是很多楼委干部却受到了十分大的委屈和无奈。作为楼委干部要比一般的学生更明白政策的出发点,相对比起来是一个维护学校制度的学生。或许这样的表现,让一部分同学排斥,认为他们都是因为干部身份与同学对着干。导致自身和宿舍关系紧张。
不管是贡献出私人时间为苑区服务还是执行本活动月的要求时,都受到了同学们的不解,冷嘲热讽,白眼等等,这些无奈和委屈,谁懂?
“很多时候,敲门叫他们关灯,但一旦看见我转身离开的时候,他们又会再开灯。”“很多时候,他们的态度都十分不尊重我们。”这些这些,不知道遇过多少次了。
面对大部分同学的不解,他们心中的无奈应该向谁倾诉?或许承受这些压力和不解,是干部的另一种成长。
湛师学子:话不尽的不满
这么早熄灯觉得完全没有自由,上三节课10点多才下课,宿舍六人的洗澡问题还没有解决就要熄灯,这样是不是很无理呢?
电费是我们交的,但是却要管制着我们这么多。既然电费是自己交的,那应该熄不熄灯是我们的自由,不应该由学校去管制的。
这个宿舍内务和熄灯不熄灯竟然和综测分扯上关系了!很明显,这是不得不做的,谁愿意为了这些小问题而影响奖学金、入党、评优、就业等等呢?明显的逼迫性和强制性。学校这样做是不合理的。
睡觉前总会看看书的,而且当学生干部的同学很多时候是白天上课学习,到了晚上才有空处理工作上的事情的。如果熄灯太早的话,会影响学习和工作的。
考研的同学一般11点才回到宿舍,洗澡、洗衣服后也快12点了。睡前看看书或者做其他事,那就很晚了。
蚊帐,又拆下来又要挂上去。每天都要重复一两次,谁都会觉得很麻烦吧?蚊帐不会阻碍到什么,为什么一定要规定收蚊帐呢?
宿舍是我们几个人住的,其实自己的内务会自己处理好,没必要有一些规定来限定。
一个月的活动其实很没用的,大家都认为这是走过场而已,活动一过,没人会遵守这些规定的,十分形式化。
大四的学生则很冷酷,认为什么样的评比或者活动都与他们无关,置身事外的态度。
想在宿舍打火锅,有哪个大学生没想过?
楼委主任:说不尽的理与情
面对日益增加的休学人数,主任脸上带有一丝丝忧愁。“很多同学都是因为身体不舒服而休学,然后来到公寓管理中心办理住宿手续。”主任透漏,很多时候是因为一些生活的坏习惯而引起的身体虚弱甚至是病痛。
主任是一个很细心的人,她说道,天气一冷,苑区的很多同学就会感冒了,流鼻涕的,留在宿舍休息的人很多。她回忆道她读大学的时候,想感冒的时候身体抗一抗就没事了,不像现在的学生,动不动就感冒。
针对这点,主任也说晚睡对身体造成巨大的伤害,她不希望湛师学子因为晚睡而把身体搞垮了,这是革命的本钱啊。
说道很多关于蚊帐和违规电器时,主任都说这是为了防火安全的角度去解释给学生听的,但是无奈的是很多学生根本无法静下来听他们讲话,甚至是耐心下来看完一份通知也是比较奢侈的。画海报宣传,开动员大会,开舍长大会等等,似乎作用不大,苑区的一大部分同学依旧高高挂起,完全不知情此次活动,只是很简单地知道要准时熄灯、内务搞好、电饭煲要保护好等等。面对这种窘境,身为记者本人也相当不知所措,因为我也是其中的一员。
苑区同学做得不好,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提醒或者督促,并没有批评或者登记下来进行处分的意思,苑区的学生都是孩子。
但是面对同学们提出的这些活动都是形式化的,走过场,作用一点都没有时,主任则相当不解甚至愤怒,但是最终会化为无奈。“最终也只能依靠大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律性。”
她表示,其实是想通过这一个月的整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习惯是21天养成的,能对大部分同学产生积极影响就足够了。
但是现实和主任所想的是否一样呢?这种无奈之感缠绕记者心中无法诉说。
采访手记:
这次采访其实带给我十分多的困惑。站在一个记者的角度来看,我应该是处于中间角色,是一个旁观者,努力地倾听双方甚至是多方的意见,话语,侧面客观地描述他们的观点和立场。我坚决反对带有任何感情色彩的,即使我是一个学生,刚开始也有不满。但是听了多方的意见之后,我的观点和立场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似乎我更加懂得管理者和学生间的矛盾和隔阂。但是这种意识还是不能出现在采访中,因为我知道,记者一旦带有立场去采访,就会形成一种阻碍,让被采访者知道你的立场后,他很容易受你的影响。这样事实和事例就会发生了变质,不是最原始的。
所以,就算是自己的意识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就算被采访者说出了你的心声也好,说出一些你特别反对和反感的话,就算他的话很错很偏激很主观,但是你要记住,记者只是一个倾听者。不要试图在采访途中去改变谁的价值观,或者“纠正”他的想法。这样都不是一个好记者应该做到的。就像同学间说的这些活动月违背了大学的自由精神,但是你可知道大学的自由精神并不代表生活的放任自由,而是学术自由、独立自主、独立思考等等?
让我很迷茫的就是,管理者和学生们之间的隔阂是很大很深的。彼此的立场不一样,所以产生巨大的误会和分歧。就算是学工报为着宣传这次活动,但是我的思想还是不会改变,我依然把我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态度融进去了这次稿件的撰写当中。比如说那句歌词,白天不懂夜的黑。确实啊,管理者和学生所处的人生阶段截然不同,心理成熟程度不同,所经历过的事情,所懂得的道理肯定不一样,价值观的不一样是产生分歧的本质。所以就算这个活动月的出发点有多为学生着想,但是学生还是会把管理者的初衷误解,甚至厌恶。对,无疑政策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是你们要知道,在执行当中,不管是楼委干部还是老师阿姨,执行力和执行度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严格,大家还是闭一只眼睁一只眼的。对于这点,难道你们不觉得这是一种宽容吗?为着大家的身体健康,这些强制性的规定下是人性化的着想,未来的路还很长,听听长者的话终究吃不了多少亏。
而我已经选择了一条路,不再为××报写多少宣传性文章,而是把自己的所感所悟融入采访中,形成自己的一种理解,去分析和贴近大学生活。我坚信,这是一个记者所要做到的,最基本的。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