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嗯嗯......其实呢,也不算是愤青的了,他不过是代我们讲了我们想说的话而已......其实有关湛师学生的素质,本人在湛师的四年里也是深有领教的,以至于和华师或者佛科院的朋友聊起我的遭遇时,他们的反应是——“有这么极品吗?”还好,作为湛师曾经的成员,作为吃北门木瓜和鸡蛋饼三鲜豆皮度过四年的人,还是没有“感染”这些毛病。
外面对于湛师的评价,我想,我的遭遇或许可以稍稍参考吧:10月份我去省实南海分校听课学习的时候,和那里的老师说其学历的问题,我说我是湛师的,那位老师语重心长的来了一句——“其实哪个学校毕业和教学水平没有关系的”。话说到这里,大家觉得她对湛师的看法如何?可能很多人会说,珠三角也有很多湛师人当教师哇——事实上,真正的“粤西过江龙”,仅仅存在于2008年以前。现在,难说得很。
我想,我们湛师的学生个人素质上的问题,还是和学校的教育有相当关系的。记得我读大三的时候,我有一华师历史系的好友说,他们系组织师范生去台山听课见习了,而且不止一次——我们这边,仅仅只有可怜的一次到附中听课的机会,而且听完就走,根本没有任何与一线教师交流的机会。我很诧异于:作为一所师范院校,但是为什么就没有师范院校的味道?和铺天盖地的各种活动相比,像说课、试讲这一类的活动实在少得可怜,而且还不是专业的——试想一下,由同样也是在学习师范生技能的学生干部担任评委,活动的质量可想而知。
就我所了解的湛师而言,按照现在湛师的师范教育内容,师范生上去珠三角怕是没戏的了——除非,你肯认真学学外面的世界。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模式还有“讲、学、练”模式在珠三角教育界十分普遍的今天,我们的师弟师妹们居然没几个知道什么是“杜郎口模式”——原来,教授讲师们不提倡——可是,不客气的说,单靠自己编的那一本什么教育学,单靠自己“闭门造车”的灌输教育知识,换来的结果,只能是一代又一代的“井底之蛙”。
楼主讲了很多,我想:起码他敢于把问题说出来,那就说明楼主还是有认识的。不过,但愿楼主没有湛师学子的另外一个毛病:只会批判,不会改进——既然想不到改变大家的方法,起码,自己也要争口气,做一个与时俱进的好青年,不只是局促在湛师这个小水塘里。
最后奉劝还在湛师的师弟师妹:如果你们真的不甘心留在粤西这么一地方,请你们多一点看看外面的世界。比如说,除了写教案,可不可以了解一下什么是导学案呢?可不可以了解一下新旧课标的差异呢?或者,好好读一读图书馆里的书,不是到期末或者写论文的时候才“做做样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