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傲骨笑 于 2009-11-22 11:32 编辑
希望湛师众多心理学教授现在完善教育教每个学生成才,给湛师不存在不成才学生!
我可以完善教育教每个学生成才,但没稳定工作没心思完善教育!
探索心灵成就完美人生
——访心理学教授、博士后郑荣双
邓丽燕
撰文/邓丽燕
摄影/李忠
心理学往往使人感到神秘,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让人们充满了好奇。机缘巧合,笔者因采访需要,认识了湛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教授郑荣双,她干练热情的态度、睿智而富有哲理的谈吐,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作为一名心理学女博士后、教授,让人不禁想探究其背后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近郑荣双教授。
1
坚韧铺就博士后之路
1984年,20岁的郑荣双大学毕业,成为一名中学英语老师,不久又调入河南师范大学工作。出于对心理学的喜欢,郑荣双报考了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然而事与愿违,由于客观原因她迫不得已改变了专业,研修西方哲学,3年后顺利地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
尽管如此,热爱心理学的郑荣双还在继续寻找机会学习。经过不懈努力,2000年她考上了我国著名心理学家车文博教授的博士生,以期实现自己的目标。2003年,取得了博士学位的郑荣双来到了湛江师范学院心理学系任教。2004年,在车文博教授的推荐下,她又进入了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合作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叶浩生教授,这让她在研究过程中受益匪浅。2008年她完成了博士后研究。
不甘人后,外柔内刚,这是郑荣双留给人们的印象。当年考研时,儿子才4岁,郑荣双白天要上班,晚上要带孩子做家务。每天哄孩子睡觉后,已经是晚上9点多钟,郑荣双只能利用睡前几个小时的时间看书学习,好多次她都感到快要撑不下去了,不止一次地想过放弃,但她想到要实现自己人生的梦想,便一次次地坚持了下来。
攻读博士和做博士后研究时,郑荣双的压力很大,尤其是博士毕业前,导师的要求很高,论文修改了四五遍还通不过。那段时间,为了高质量地完成博士论文,她每天清晨6点钟就起床,凌晨2点钟才睡下,睡眠严重不足,加上长时间伏案工作让她得了颈椎病。眼看就快要到答辩的日子,郑荣双急得直掉眼泪。但擦干眼泪,她又咬牙坚持下去,论文修改6遍后终于获得通过。“眼泪只能博得别人的同情,却不能保证自己人生的成功。”郑荣双如是说。
一步步走到现在,在别人眼中,郑荣双的人生道路是顺利的,但个中艰辛只有她自己才清楚。这条路很坎坷,但正是坎坷才有了今天的成功。“人来到世界上,必须明确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我一直走下去的动力。”说这句话的时候,郑荣双的目光透过眼镜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2
热爱生活的小女人
作为一名女教授、女博士后,在郑荣双心目中,自己首先是一个女人,然后才是一名教授、学者。她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普通而平凡的女人,然而却是一个用心生活的女人。”
郑荣双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已成了她生活中的一部分。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她还喜欢听音乐、唱歌。“有情趣的女人才可爱,才有魅力。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生活才不会枯燥无趣。”她的看法总是充满了闪光点。
业余时间,郑荣双喜欢亲近自然,她最向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看海也是她喜欢的,尤其是遇到压力烦恼时,大海会使心情放松适然。当初选择来到湛江,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里能够随时看到深邃广阔的大海。郑荣双平时还喜欢逛街,有时还会去做美容,偶尔约上好朋友去喝咖啡。郑荣双笑称,所有小女人的爱好在她身上都能找得到。
热爱生活的郑荣双对待生活的细节可谓一丝不苟。装修房子时,她大到买地板家具,小到买窗帘布艺,都要亲自选购,对功能、格调、颜色搭配等问题都要综合考虑。郑荣双很喜欢漂亮的杯子,平时她喝咖啡、绿茶、花茶、白开水,不同的饮品要用不同质地的杯子。在饮食方面,她很讲究营养搭配,对于自己喜欢的菜式,哪怕工序复杂也不厌其烦。
虽然事业有成,但郑荣双也很重视家庭生活。对于家庭和感情,郑荣双不喜欢用“经营”这个词,因为这个词太刻意,充满了机巧。她认为,态度决定一切,在协调事业和家庭的关系方面,最重要的是做好角色转换,例如,在学校就要做个好老师,在家里要尽到妻子和母亲的责任,在父母面前要做考顺女儿。
在夫妻关系中,郑荣双认为应该把丈夫当朋友,当作不可替代的知己。无论事业多么成功,如果家庭不幸福,人生就会有缺憾。现在,她的家庭幸福夫妻恩爱,20岁的儿子健康聪明,目前正在法国读大学。这些年来她把许多时间和心思都用在了求学、做研究和工作上,丈夫一直都无怨无悔地照顾家庭,她感激地说:“如果没有丈夫的理解和支持,就没有今天的我!”
郑荣双的丈夫也由衷地说:“她是一个称职的妻子和母亲,尽管工作学业繁重,但她仍然把家庭打理得有条不紊,下班后她的社交应酬非常少。我们家里的气氛很民主,儿子很喜欢跟她沟通,有什么事都会跟她说。”
3
压力是成功的希望
这么多年来的奔波,压力对于郑荣双来说已经是长期的生活状态。但是有压力才有动力,才有成功的希望。因此,她一直抱着一种乐观态度,经常进行自我调节。面对困境,她经常对自己说的一句话是:“一切都会过去的。”
心理咨询师被比喻为“精神垃圾桶”,面对来访者的各种各样的烦恼,有时自己也难免受到困扰。郑荣双的排解方式是接访结束后,就要跟来访者做情感隔离,避免过度卷入,从来访者的情感世界中彻底走出来。
作为心理咨询师,个人的应变能力和意志力也非常重要。今年母亲节,郑荣双在学校举办的文艺晚会上表演独唱。她对此次活动非常重视,并多次进行了排练。那晚到了台上,郑荣双拿过麦克风时,突然从手到脚感到一阵阵麻痹。“不好,麦克风漏电了,万一被电死怎么办?!”郑荣双的第一反应,就是要丢掉麦克风。可是那一刹那,她想到台下有那么多领导、朋友和师生都在看着自己,于是她硬着头皮,战胜了心里的恐惧和尴尬,凭着意志力稳定地唱完了一首歌。由始至终,台下竟没有一个人看得出她的异常。在那种危急时刻,郑荣双表现出来的镇定,没有深厚的心理素质是无论如何也办不到的。
“以诚相待,与人为善。”这是郑荣双做人的原则。她平时与同事的相处非常融洽,同事石梦良评价说:“她是个做事特别认真的人,她不但在学识上是教授,在生活上也是教授,尤其是女同事们的榜样。”
学生杨冬榕谈起郑荣双时非常钦佩和敬仰:“郑老师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之一,她上课风趣幽默,看问题很深刻,总是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许多同学生活和情感上有了烦恼都会找她帮助,她也很乐意替我们解答。”
此外,郑荣双对媒体的工作也很热心帮助。笔者曾经因为撰写报道多次采访她,在没有任何报酬的情况下,她仍然在百忙之中抽空接受采访。与此同时,她欣然接受了本报邀请,为本报《说吧》栏目撰写心理评论专栏。通过媒体宣传心理学,为更多的人解答心理困惑,郑荣双用行动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4
让心理学 为大众服务
作为自己所钟爱并追求的事业,对于心理学,郑荣双的见解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是为了提高人的幸福感,让人更开心幸福地生活。为人服务,这是心理学根本的原则。”因此,她会在在业余时间为求助的朋友等做心理咨询,也时常参与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
郑荣双曾经接待过一名30多岁的严重抑郁症患者,该名患者成长在不健全的家庭中,从小就患上了抑郁症,成年后结婚生子,但夫妻之间时常争吵。患者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多次发生自残行为,还萌生过自杀的念头。这次咨询经历让郑荣双内心受到极大冲击,她深切地感受到患者那种精神折磨和心灵痛苦。她想,假如他的抑郁症能够早发现早治疗,就不会发展到如此严重的地步。于是她深刻认识到普及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只有提高大众心理健康意识,才能未雨绸缪起到预防作用。
随着心理学的广泛应用,不少年轻人纷纷选修起了心理学。但作为一门特殊的行业,是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心理咨询师呢?郑荣双说:“从事心理咨询师有三项基本要求,一是人格健全;二是具备心理咨询师的知识;三是有足够的生活智慧和经验。同时,还必须有热心和耐心。”
谈到心理咨询的未来发展,郑荣双对此充满了信心:“心理咨询在我国是很有发展前景的,因为人的物质需要满足了之后,心理或精神就会有更高的追求。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每个人都会有心理困扰。随着民众知识水平的提高和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大众对心理学价值的认识,心理咨询行业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本月15日,郑荣双策划组织学生来到赤坎拥军路搞“社区心理援助团活动”,主题口号就是:“让大众了解心理学,让心理学服务大众”。在她的带领下,师生冒着寒风细雨现场表演了心理剧,还给市民派发宣传册及进行心理咨询,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
对于未来的打算,她说在工作和研究方面,会一如既往兢兢业业,与此同时,她希望能运用自己的知识为社会服务,探索出一条让大众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的心理学理念和方法,开展“心理援助”活动,为大众的心理健康尽一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