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日来,广受关注的四川高考语文试卷中惊现的“甲骨文作文”,经古文字专家翻译后,发现该作文确实是以甲骨文、金文、小篆书写。但是其内容与作文命题《熟悉》“完全文不对题”,最终“大概只有几分”。(6月23日《现代快报》)
这就是说,这位考生用其《熟悉》的古汉文字书写了一篇令评卷专家极不熟悉的作文。在高考中,对作文是有一套严格的规定的。作文内容跑了题,肯定是砸了。而且标准定了,就不允许争议和修改。
尽管这位考生的作文考砸了,但是,有一个事实是不可争辩的。那就是经过古汉文专家们辨认,这篇作文使用的确实是古汉文,这就彻底打破了原来认为“他根本就不懂得古文字”的猜想。也推翻了“他是原本对古文字有一定的了解,利用一些偏旁拼凑出一些古文字,但文章并不成形”的第二类猜想。这位考生不仅“书写十分工整,字体非常标准”,而且字成文,文成章。可见他的古汉文水平造诣之高,这就证实了人们最初对这篇作文的第一种猜测。
这篇作文之所以文不对题,看来他是预先准备好的。他就是要在高考的语文作文试卷上出一次风头。为此,他是有失败的思想准备的。
笔者认为,这篇作文虽砸犹荣。他不仅仅是向人们展示了他的古汉文水平和才华,令人们感到惊喜和感叹。更重要的是,此举也是对我国传统高考制度的有力讥讽,表达出了对现行高考制度的强烈不满。高考并没有明确规定“必须使用现代汉字及简体字”,这就给了其可以名正言顺地使用古文字的机会。这样一来,使得所有的评卷老师都望而却步,只得另请真神给予判断。这就在高考评卷工作中闹出了一个小小的地震来。
早在20世纪初期,被誉为北京大学之父的蔡元培先生就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而且被尊为现代教育思想的精髓。因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造就具有“自由之意志、独立之人格”的社会建设者,崇尚有尊严的、有理想的包容性和健康心态。这一崇高而理想的教育方针,至今仍是人们的向往,至今在我国高等教育以及高考制度中仍未能得以完美地体现。
从常规看,这篇古汉文作文是有些犯上作乱的意图,然而,这正是对当今高考制度的抨击。他对高考制度的改革,必将起到不可低估地积极作用。从这一点看,这位考生的作文考试的确是虽砸犹荣,因为他留给人们的思考是不能用作文的满分所换取的。
这位天才考生最终能否圆了大学梦,人们拭目以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