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湛江师范学院永远成为过去,“新”的岭南师范学院取而代之。湛师是湛江的骄傲,也是一代湛江人的记忆,如今变成岭师,不少人很不理解,为什么要改名?为什么叫岭南师范学院?身为新的“岭师学子”,我很乐意为大家解答。 湛师的办学开始于雷阳书院,据史料记载,明崇祯九年(1636),雷州知府朱敬衡于雷州城西门外天宁寺怀苏楼之北创建了雷阳书院,书院建立后,其主要经历了陈瑸、陈昌齐、陈乔森三个阶段,并在其努力下,书院成为清代广东六大书院之一。1904年雷阳书院改办师范专业,1935年改为广东省立雷州师范学校,1978 年升格为雷州师范专科学校,1991 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升格为湛江师范学院,期间学校于 1954 年秋,迁至湛江市赤坎寸金岭,即是现今校址。2014年5月6日,教育部正式同意湛江师范学院更名为岭南师范学院。 由此可见,湛师的名字其实一直在变动,如今再改,人们实不应大惊小怪。名字,名、字,古时候,人们取名还要取字,如诸葛孔明,名亮,字孔明。可如今,哪个人取名还取字的?时代在变,社会在变,学校紧随其后而做变动,是应该和必须的。诚如书院已成为“过去式”,难道湛师还要死守“雷阳书院”这块金字招牌吗?京师大学堂改成了北京大学、清华学堂正名为清华大学,这不都反映了学校与时俱进吗?湛师更名为岭师,正是湛江“问鼎岭南”的雄心体现。 其实,湛师想改名很久了。2011年1月,在政协广东省十届四次会议上,时任省政协委员、市政协主席李康寿建议省委、省政府给予湛江高校引进人才方面的倾斜政策,支持湛江师范学院改名为广东师范学院或广东文理师范学院。对于这两个名字,校方和社会人士都很满意,就在大家信心满满时,华师给我们“浇了一盆冷水”,原因是华师曾用名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师范学院和广东省立文理学院。要改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校名是困难重重的,尤其是湛师这样一个地方学校,在各种明规则和潜规则之下,改成“岭南师范学院”已经很不容易。 好端端的,为什么要改校名?很多人不理解。校名是学校形象和品牌,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湛师很容易让人误认为是市属高校,显示不出学校的定位(服务广东),知名度不高,难于被社会认同。想当初,在广东地区,湛师可是稳坐“师范第二”的宝座,可广技师一“出生”,湛师就败下阵来,加之,2010年,广东第二师院的到来,湛师很是“不尴不尬”。现在力争一个更为“霸气”的校名,势在必行。原湛师院长罗海鸥表示,岭南是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以及湖南及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岭南不仅是一个区域性概念,更是一个文化概念。更名后,原湛师已成为从一个城市发展到一个区域的高等院校。 更多人批评,湛师改名是“新瓶装旧酒”,教育实力没有上去,徒有虚名有何用?在世界知名学府中,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商学院、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其名字从建校起就没变过,不照样出名?其实,那是在西方,而在中国,“名不正,则言不顺”。 连农民起义的陈胜吴广都知道模仿狐狸来造势“陈楚兴,吴广王”呢!别的不说,就说咱们邻近的“茂名学院”,改名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后,招生分数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所以说,名利,有名后才有利,社会上,“以名取校”是很普遍的,湛师改名也是“迫不得已”。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承认,大学的内涵在于其教育实力,在于“研究高深学问”,但致力改名,并不与研究学问相矛盾。大学热衷改名确实有“取悦社会”的成分,但大学生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也是要吃饭的。我很反感,为什么很多人喜欢把大学塑造成“不食人间烟火”的圣地,不“追名逐利”,连一本书的买不起,怎么研究学问啊?再说了,那些世界名校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介绍学校时,不也是先说出了多少名总统和诺贝尔奖得主吗?难道这就不是“哗众取宠”? 诚如主持更名仪式的教育厅副厅长胡振敏指出,学校要以更名为契机,奋力实现发展新目标。湛师改名只是一个契机、一块跳板,就像种下了一颗崛起的种子,后面的精心培育才是关键。一所大学的发展是千头万绪的,从“更名”下手,何尝不是一个好主意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