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的思想深度和视野高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身边的人怎么观察,怎么思考,以及你做何种阅读.如果你只做碎片化的阅读,最多看看杂志,这就决定了你的思考只能限于碎片,更不要提只看微博、或者企图从那些无意义的论战中获得什么知识.在最好的年纪,不做一些严肃的阅读,只忙着互贴标签的嘴仗,浪费了年华。
这是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与国际关系研究生包蓓蓓的一条微博。我无意中从别的帖子里发现的,看完之后很想说一些自己对于“阅读”的感触。那时刚进大学,觉得好像是从书籍的围剿中逃了出来,从此海阔天空了,整天忙忙碌碌于所谓的社团、活动、组织,以为这就是大学的多彩与自由的体现,除了上课,基本不再碰书,网络、微博、QQ,碎片化的生活,碎片化的阅读。就像一只蚂蚁,被风吹离了巢穴,迷乱了触觉,埋头乱闯。
乱闯往往伴随着莽撞与执拗,自以为是的努力过后,被雨淋了个透彻。开始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所作所为,对错是非已经没有必要去评价争论,没有太多的意义。有了自省,就会发现很多的不足,我在备忘录里写了六个字,阅读,积累,投资。前两个很容易理解,至于投资,当然不是经济意义上的投资,而是对自我价值的认知以及增值,换而言之,就是塑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而阅读,正是自我投资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前提是你要感兴趣并且深入理解你所阅读的内容(最好要做笔记,这是一种无形资产,也许大学毕业多年后你仍会用到)。阅读的所得很多时候并不会给你带来现时的收益(如果可以的话,书呆子岂不都是富可敌国了?),它更多的是化作一种底蕴,在慢慢积累中形成一个人独有气质的组成部分。
阅读,尤其是深入的阅读,并且伴随有深入的自我思考,会使你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路上少走一些弯路。在大学校园里,觅到一个角落,有葱绿的树,有暖暖的阳光,在树影下手捧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静静阅读,其实又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