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次 | 时间 | 讲座 名称 | 所属 专题系列 | 主 讲教 师 | 简介 |
2 | 9月9日(星期一)下午3:00 | 时间管理与学习达人 | 教育前沿 | 吴 武 典 | 台湾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名誉教授及校务顾问、屏东教育大学特约讲座教授、Gifted Education International等五种国际学术期刊编辑顾问、台湾特殊教育咨询会、师资培育审议委员会及中央教师申诉评议委员会委员、「张老师」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台北市市政顾问及少年辅导委员会委员.
|
3 | 9月16日(星期一)晚上8:00 | 分析数学中的若干问题 | 自然科学与现代技术 | 李 晓 培 | 湛江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先后在《中国科学(A辑)》、《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等国内外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6篇,参加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其它基金项目和教改项目等4项。应波兰BANACH国家数学研究中心邀请参加了在波兰BEDLEWO举办的学术会议并作了25分钟的大会报告。主编出版4部教材。教改项目获广东海洋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教坛新秀)”、湛江师范学院“教学优秀教师”、湛江师范学院“教学名师”、“湛江市第三届师德标兵”。指导学生参加第十一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荣获“特等奖”,并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
3 | 9月20日(星期五)晚上8:00 | 李约瑟问题与冯友兰问题
| 社会科学与人类发展 | 陈 晓 平 | 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逻辑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冯友兰哲学学会理事,中国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分析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外国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等。研究方向包括科学哲学、分析哲学、心灵哲学、逻辑学、道德哲学和形而上学。曾赴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和英国伦敦政治与经济学院科学哲学研究中心访学。出版专著四部,发表文章180余篇。获得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称号。 |
4 | 9月23日(星期一)晚上8:00 | 关于克隆人的尊严问题 |
6 | 10月9日(星期三)晚上8:00 | 大学的精神与使命 | 教育前沿 | 罗 海 鸥 | 湛江师范学院院长,教授、博士,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国高教学会院校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比较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广东省社会管理研究会副会长,华南师范大学兼职高等教育学硕士生导师,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生导师。曾任嘉应大学副校长,嘉应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广东艺术师范学校校长,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等职务。主持或参与省部级教育科研项目近10项,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70多篇。出版个人和合作专著5本。曾获高等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广东省优秀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以及"南粤优秀校长"等荣誉称号。 |
7 | 10月16日(星期三)晚上8:00 | 爱因斯坦猜谜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 社会科学与人类发展 | 安 启 念 |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人大哲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及苏联、俄罗斯哲学研究与教学。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及俄罗斯哲学的教学与研究,讲授有《俄罗斯哲学》等课程。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客座研究员,中国苏俄哲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出版个人专著两部、译著三部及合著多种,发表论文数十篇。 |
8 | 10月21日(星期一)晚上8:00 | 让音乐为青春护航——兼谈美国大学生音乐生活印象 | 艺术 审美 | 郭 声 健 |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是我国第一位专攻学校艺术教育方向的教育学博士学位获得者,先后供职于人民音乐出版社、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曾担任中国音乐教育编辑部副主任、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现为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粤港澳音乐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专家讲学团成员、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首批入选专家,广东省学校艺术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出版专著十多部,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课题十余项,发起创办“两岸四地学校音乐教育论坛”,作为主要执笔人参与起草多个国家艺术教育法规文件。 |
9 | 10月30日(星期三)晚上8:00 | 人工智能与生活
| 自然科学与现代技术 | 金 义 富 | 湛江师范学院科研处处长,博士,教授,教育技术学学术带头人,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理事,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湛江市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湛江市科技咨询专家,广东省“千百十”校级骨干教师,曾荣获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学校首届十佳青年教工等荣誉。长期从事软件工程、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智能信息处理与教育信息化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负责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项目“湛江师范学院未来教育空间站”建设,参与多项国家级项目研究,主持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已在《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等权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教材2部。 |
10 | 11月1日(星期五)晚上8:00 | 待定 | 教育前沿 | 张 振 刚 | 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广东省社会科联副主席、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软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广东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广州市新型城市化发展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国际知识与系统科学协会(ISKSS)会员等职。曾赴哈佛大学、西点军校、剑桥大学等40多所国外著名大学学习和访问。具有高等教育学、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与制造、材料加工工程、机电磁一体化技术等多学科的知识背景。主要研究领域:系统决策、技术创新、发展战略、企业管理、高教管理。出版专著16部,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获多项国家、教育部、广东省等级别科研成果奖。 |
11 | 11月13日(星期三)晚上8:00 | 当下大学生应具备的声乐素养 | 艺术 审美 | 孙 建 华 | 湛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院长、教授,广东省声乐艺术研究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声乐学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学术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声乐级别测试考官,广东省继续教育专家委员会学科指导委员。主要从事声乐教学工作,指导的学生演唱曾多次在国内获奖,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学(声乐教学与研究),主持和参与科研课题八项,主编或参编出版教材5部,已发表的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
12 | 11月20日(星期三)晚上8:00 | 生命伦理学 ——研究、贡献、挑战 | 自然科学与现代技术 | 黄 钢 | 湛江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教授、医学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广东医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组织部部长、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心理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国内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公开出版专著和教材共10部、主持省厅级科研课题11项。2001起任医学心理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中国医学伦理杂志副主编、广东省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伦理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健康教育协会理事。 |
待定 | 大约11月份
| 从雕塑看文化育人 | 艺术 审美 | 吴
为
山
| 中国著名雕塑家,南京大学教授,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雕塑院院长,全国城雕委艺术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教授,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美术学、设计学、宗教学三方向博士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荣誉院士,韩国仁济大学名誉哲学博士,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成员(FRBS),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总评委,卢浮宫国际美术展雕塑金奖获得者,南京市十大文化名人。代表作品有:视觉艺术心理,雕琢者说,西汉木雕,雕塑家之魂,雕塑的诗性。
|
13 | 11月20日(星期三)晚上8:00 | 解构与超越——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哲学批判 | 社会科学与人类发展 | 袁 铎 | 湛江师范学院法政学院院长、教授、博士。广东省宣传思想战线十百千培养对象,湛江市讲师团成员,湛江市哲学经济学学会和依法行政研究会副会长。获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奖励3次,学校教学优秀教师称号2次。近年来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专著1部,主编、参编3部。 |
14 | 11月13日(星期三)晚上8:00 | 绘画的故事 ——从拉斯科洞窟壁画到西方现代绘画 | 艺术 审美 | 巨 云 和 | 湛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西方绘画、美术教育。主要成果:主编教材2部、副主编教材1部;出版作品集1部;作品参加省级美术作品展览20余件次、全国美术作品展览5件次、其中1件作品获“全国油画人物画作品展”优秀奖;近五年有5篇论文在《美术研究》《齐鲁艺苑》等刊物发表、有12件作品发表于《美术》《美术观察》《中国油画》等刊物。 |
15 | 12月4日(星期三)晚上8:00 | 信息流程与语法的对照:跨文化交流的语言关窍 | 教育前沿 | 曹 志 希 | 湛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兼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终身会员,广东省翻译协会理事,广州市外国语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外语专业教指委委员和英语专业教指委委员。曾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长沙理工大学等高校研究生导师。先后在《教育科学》、《中国翻译》、《外语与外语教学》等核心期刊和省级书刊上发表40多篇(其中CSSCI源刊有15篇次)论文。共计有200 多万字的论文、论著、编著或参编教材出版发行。主持和/或参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及省级教改科研课题6项,获省级优秀成果奖3项。是我校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负责人和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项目负责人。所指导的学生研究成果获得广东省第十二届“挑战杯”竞赛一等奖。 |
周次 | 时间 | 讲座 名称 | 主 讲教 师 | 讲座内容简介 |
6 | 10月13日(星期日)晚7:30开始 | 大学学习与经典阅读
——兼谈博雅教育
| 张文举: (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教授。甘肃省镇原县人。1987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曾在《外国文学评论》、《世界宗教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主讲外国文学、圣经文学、电影欣赏、逻辑学等课程。) | 本讲座的目的在于阐明大学教育与阅读,尤其与经典阅读的关系,期望能激发同学们积极去读经典,且“会”读经典。内容分别为:1、大学何谓?大学何为?2、经典的魅力(无字的经典、有字的经典)。3、阅读的方法(带着问题读;有选择地泛读、精深地读、系统地读)。4、美国大学的博雅教育。重点集中于2、3部分,力求结合他人及自己多年读书和教书的经验,以对同学们在经典阅读方面能有一点切实有用的启发和引导。
|
8 | 10月27日(星期日)晚7:30开始 | 知识内化与深度思考 | 刘克奇 (甘肃省镇原县人。2002 年至2012年留学新西兰,在Canterbury University获得教育学硕士及哲学博士学位。科研主张融哲学、文学、教育三位于一体,以考察教育如何实现其彻底人性化的文化功能与社会价值。本人现任教于湛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 Kant(康德)曾言,当一个哲学家要具备两个条件:足够的知识(sufficient knowledge)与哲学思维的能力(ability to philosophize)。然而,如Heidegger(海德格尔)所言,哲学已经走到终点。那么,在如今这个被商品化了的时代谈“知识内化”与“深度思考”还有意义吗?本讲座针对大学学习本身的特点,为同学们解析 “知识内化”和“深度思考”与人的存在意义的关联,揭示人不能拒绝思想,人类思维并没有走到终点。 |
9 | 11月3日(星期日)晚7:30开始 | 熊十力的求学与读书 | 陈文庆 (浙江绍兴人,199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中文系。1994年至2000年就读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古希腊哲学,现任教于湛江师范学院思政部。)
| 熊十力先生是现代新儒家的原创性哲学家。 熊十力少时在父亲私塾里接受启蒙一年,父死辍学。青年时期加入湖北新军,谋刺满清大臣事败之后,只身一人男扮女装逃出武汉,其余同志牺牲。辛亥后,目睹中国现实非社会革命可一劳永逸,熊决心中年向学,为我华族之精神生命返本开新,年过三十的熊十力入支那内学院,师从欧阳竟无专攻唯识法相之学,这二年是熊十力一生中接受的仅有的正规教育。 熊十力先生的求学与读书,有三点可以与同学们分享: 一、不为职业,不为饭碗,以全部身家性命读书向学,勇猛精进,求学如冲锋陷阵,绝不后退;故能截断众流,壁立千仞。 二、从某家某派之根本经典入手,条分缕析,反复涵蕴,“凡读书,不可求快……”。分析与综会,踏实与凌空,力求“根底无易其固,而裁断必出于己”。 三、“旷怀冥会”、“默而识之”、“反身而诚”,学问之终极不可无信;故其学问信誓旦旦,气势如虹,一泻千里。 |
10 | 11月10日(星期日)晚7:30开始 | 日本随笔经典《枕草子》与《徒然草》鉴赏 ——兼谈日本古典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关系 | 李国宁 (河北邢台人。2000年考入河北大学日语专业,2004年保送本校日语专业的硕士课程。2008年10月作为教育部留学基金委和日本文部省联合培养的国费留学生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并于2013年4月取得文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日本古典文学。现任教于湛江师范学院日语系。)
| 《枕草子》是日本平安时代(794-1192)女作家清少纳言的随笔集,也是日本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随笔。《枕草子》的中文译本有周作人和林文月两个版本,其中周作人译本流传最广。《徒然草》写于日本南北朝时期(1336-1392),是日本近世“隐者文学”的著名作家吉田兼好的随笔集,周作人也翻译了《徒然草》的部分精彩段落。《徒然草》与《枕草子》并称日本随笔文学的双璧,代表着日本古代随笔的最高成就。这两部日本文学的经典名著,值得大家细细品读。本讲座除了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两部经典外,还会谈及中、日文学的历史渊源。
|
11 | 11月17日(星期日)晚7:30开始 | 犹太现象、犹太优势与犹太经典 | 张文举 | 《圣经》是有史以来发行量最大,影响人类最深的一部书,她不仅哺育了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世界性宗教;而且是一部博大精深、宏伟壮丽的文学经典。耶稣,是有史以来影响人类最大最深的人物;至于现代的马克思、弗洛伊德、爱因斯坦,亦是尽人皆知的人物,他们都是犹太人;诺贝尔科学奖中,犹太裔得奖率近16%,等等。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富创造精神的民族,其对整个人类文明的贡献,不论怎么评价都不为过。然而,犹太民族却是世界上人口极少,且在历史上屡遭巨大苦难和不幸的民族。 所谓“犹太现象”,指的正是犹太人的“受难史”与“创造史”的并行现象。透过这一现象,我们发现犹太民族在精神、文化与教育上的巨大优势。而这些优势,最深的根基却在于犹太经典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