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优秀大学生究竟是怎么定义的呢? 我一直苦恼于这些问题,似乎没有答案但是却在总缠在心中久久挥之不去。 记得黄达海曾经说过,让助班成为优秀大学生的代名词。而我进而又在想,助班有什么地方放显示出他们是一群优秀的大学生呢?而作为湛师学生最高奖项的十大自强之星和榜样湛师无疑是被公认的优秀大学生。 而我也一直有采访这些学生,很想很渴望从他们的身上归纳出优秀大学生所需要的素质,然而结果让我忧喜参半。 根据我的了解总结,自强之星都是一群苦苦打兼职维持学费和生活费的苦孩子,除了打兼职外就是苦苦埋头苦读,以便拿取奖学金帮补家用或者帮补生活费,还有就是积极投入到学生工作之中。我猜想,他们很忙,忙得只有时间去啃那些教科书,那么平时的一些文化精神修养他们会抽出什么时间来培养呢?我在想,一个优秀大学生连闲书也没读过,实在说不过去。闲书并不是大家所理解的娱乐八卦书籍,或者是青春无聊小说,其实是一个除开专业书籍外的涉及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知识性书籍。例如文学、心理学、哲学等等的特具内在修养的一类书籍,他们可以提高我们的精神灵魂修养,使精神修养达到一个新的层面。 第二助班和这些榜样们都是由二级学院选上去的,基本来说二级学院推荐的学生,学生处很少会更改名单,意思就说二级学院推荐的学生就是拿奖的学生。但是为什么二级学院会选择这些同学呢?让我担忧的问题出现了,因为这些学生基本上在该学院担任重要的学生干部,而这些干部们和老师接触机会多,表现机会多,加上自身的条件也较为优秀就顺理成章成为宠儿,成为优秀大学生。但是我始终坚信,学生奖项与学生的能力是不能成正比的。 假设有些学生在校级机构担任重要的干部,但是与本学院的领导接触不多,他们的机会谁来在乎呢?有句俗话说:高手在人间。如果说有些天资聪颖但是不想当干部的学生呢?这些在二级学院形成的评奖“潜规律”是否就是一种偏见呢?因为他们评价的范围很窄,接触所有“优秀”学生的渠道太单一。 而我试问,难道二级学院的领导自有一套办法知道如何定义优秀大学生?据我了解,学习好拿奖学金,而学院工作出色即为实践能力强,而与同学相处好即为品行好。而我试问,那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创新能力,思维能力这些考核的方面谁来评定呢?一位优秀的大学生就是这三项内容说了算?虽说这三项内容确实是包括了很多很多,但是并不意味着全部。 我班有一个同学,从高中考来湛师就是为着一个电影梦。而如今他原以为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是可以与电影沾上边的,但是事与愿违。但是他依旧执着于他的梦想,他首先在雷雨话剧社当好一个演员,渐而渐之演技和对电影或者话剧的解读得到了社友的赞同,他当上了导演。现在他已经成为了雷雨话剧社的社长,主导的一部叫《雷氏絮语》获得了第七届中国(广州)大学生戏剧节银奖。另一方面,他的成绩中下,完全没有担任过班干或者是院干,然而他只是很简单地坚持自己所喜欢的,并做到尽力做到最好。然而,依照现在的标准,估计他也算不上一个优秀的大学生。 但是我忍不住问一句,你觉得呢? 优秀和优秀的大学生真的会有一定的标准来定义吗?或者说优秀和优秀的大学生都是由一套方法来炼成的吗?这种思维明显是高中的思维,认为一切的优秀和优秀的大学生都是由一个个模子盖成的,都是由方法可循的。但是真理却是似乎没有一个真正的标准来定义所谓的优秀大学生。因为这个标准谁也说服不了谁,只是这个形式存在,我们可以当做他们是这样被定义下来的。 每个人定义的优秀不尽相同,每个人希望他们变成什么样,或者他们人生怎么走,怎么走才能达到快乐最大化,其实这才是优秀的真正含义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