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1|
地震到底留下了什么?
(2009-05-12)
● 邱震海(香港)
“5·12”四川大地震一周年了。这是不堪回首的日子,也是人们必须回首的日子。不只是为了纪念罹难者,也是为了让活着的人们梳理自己的心灵世界:看看心灵深处留下了多少值得珍惜的东西,又有多少东西则在逐渐远去。
天使,不再闺阁藏娇
一年前的大地震,地动山摇,在顷刻间将无数生命化为乌有,将无数家庭拖入悲痛,又将全体中国人拖入集体的哀伤之中。相信在这场灾难持续的日日夜夜里,很少有人没流过眼泪,很少有人不紧盯电视屏幕,关心灾区救援进展,期待奇迹发生,也很少有人不愿解囊,用微薄之力来帮助突然间陷入困境的灾民。
就在这些发自本性或人性的举动中,许多人还来不及有其他想法,不能静心慢慢梳理情绪。然而,然后,此后,中华民族多少年来久违的集体精神洗涤,悄悄地开始。
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一个平日间对许多周围事情颇为冷漠的人,在那几天里却突然变得纯净甚至崇高,就连他(她)自己也无法解释其中的逻辑;也许有人会觉得,当灾区救援进入正规,灾情渐渐舒缓之后,许多人又回到原先琐碎、平庸的生活之中。“5·12”之后的那种激情、人性和崇高,似乎又荡然无存,其间的演变奇怪得又连他(她)自己也无法辨认。
其实,这一切都十分自然。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天使和魔鬼两个身影,只不过许多时候,天使隐藏得很深,而魔鬼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倒是经常东窜西跳。然而,在“5·12”大地震的那顷刻间,再世俗的人,其内心也会感受到天使的声音,告诉他(她)恢复人性的美丽。
但灾难过后恢复平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一个人和民族,都不可能长久沉浸在集体哀伤之中。平静而普通的万家灯火,有时候恰恰是人生的常态,因此完全不必为此而责难自己。但重要的是,在经历了这一场心灵的集体洗涤之后,如果在日常琐碎的生活中,天使不再隐藏得像以往那么深,魔鬼也少一点以往的东窜西跳,恐怕就是“5·12”在每个人心中留下的最珍贵的东西了。
人性,民族心灵集体洗礼
之所以说“5·12”是中华民族的一场集体精神洗礼,是因为在这个民族的历史上,实在有太少对生命的集体敬畏和尊重;与朝代更替、皇室兴衰、社稷大业乃至国家利益相比,生命每每显得无足轻重。从这个意义上说,到去年5月19日全中国哀悼仪式开始时,当中南海最高领导人和普通人一起为死难同胞低头默哀,当中国国旗第一次为灾害罹难者而降时,这个国家的表面似乎一切照旧,但集体心灵深层却发生了一些深刻而长远的变化。
当中国国力在21世纪初重新开始崛起时,从历史的观照中可以发现,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缺乏民族精神世界的集体洗礼。这当然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包含的层次和元素很多很广,但人性的洗礼无疑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环。“5·12”大地震在人们毫无准备和不经意中开启了这一洗礼的进程,来得猛烈,去得迅捷,但终究会在人们的心灵深处留下一点东西。
虽然人们无法对这些在心灵深处留下的东西进行量化的归纳,也不知道这些东西未来会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但有一点可以肯定:“5·12”之后的中国人,一定会显出其不同和特殊。
民间,成长和正名过程加速
从社会多元发展的角度看,“5·12”地震似乎也加速了中国民间组织的成长和正名过程。经过30年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民间组织和公民社会已经开始在中国悄悄但却茁壮成长起来,只不过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往往容易忽视或不愿正视其存在。
但“5·12”改变了这一切。曾几何时,多少民间组织自发前往灾区,成长中的中国公民社会仿佛一夜之间从地下冒出来,让人感到其健康、正面的力量和无可回避的发展趋势。这一年来,民间组织和公民社会在中国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依然成长,但其遇到的阻力却似乎不再像以往那么强烈。
当然,“5·12”之后在灾区重建范围内,还可看到许多体制性障碍所留下的遗憾,但有了上面这些深刻而长远的变化,人们就能以更为平和的心态来看待眼下的这些遗憾了。
作者为凤凰卫视评论员
《联合早报》
Copyright © 湛师人论坛 zhanshiren.com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 粤ICP备0902848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Comsenz Inc. GMT+8, 2024.12.22 10:22